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相对优越,为什么偏偏被众多疾病困扰,进而成了“短命阶层”?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李姓硕士研究生提出,我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寿命如此短暂,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这位硕士指出,与西方知识分子相比,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不够宽松,他们的忧虑多、心理负担重,种种问题和焦虑这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。以大学教授为例,在西方,大学教授根本不用为科研经费的事情发愁,而在中国,大学教授拉赞助的情况多的是,大学教授还要分出精力来应付分房等生活上的问题。盘根错节的种种问题导致知识分子十分疲劳。 另外,知识分子的长期从事脑力劳动,压力大、处于疲劳状态也是导致他们身体状况差的原因。“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精神紧张,会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,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,比如发生心律不齐、内分泌失调等等,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,从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。”兰州医学院的王先生说。 心理负担重也在伤害着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。“知识分子的成就动机很强,他们长期处于心理亢奋期。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脑袋‘开天窗’,眼睛闭着,脑袋仍旧在不停地运转。他们对于工作的概念远不是解决温饱,而是要抓住机会,成就一番事业,为了事业他们甚至愿意搭上性命。”海波科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凤兰说。 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、不注意锻炼身体和放松自己也是导致知识分子体质差的主要因素。 (责任编辑:龙舞天翔) |